Language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IM体育聚变发电更近一步!中国“人造太阳”跨越“亿度千秒”大关

  • 分类:新闻资讯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1-25
  • 访问量:254

【概要描述】

详情
IM体育  新华社合肥1月20日电(记者徐海涛、何曦悦)20日,中国有“人造太阳”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,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,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。   这是1月15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。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  这一新纪录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等离子体所”)的科研团队创造,被认为是跨越聚变研究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实践的重大拐点。   如果能利用可控核聚变反应在地球上造出一个“太阳”,人类就如同拥有了一座原料不竭且无污染的发电厂,能实现水清天蓝、能源永续,并可利用这种高效能源飞出太阳系,成为真正的太空文明。为此,全球科学家们已经努力70余年,但核聚变实验装置要真正实现发电,必须能达到上亿度高温、长时间稳态运行,并且具有可控性。   1月20日,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(左四)和团队成员在实验成功后庆祝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  “一个聚变装置至少要达到数千秒量级的高效率稳定运行,才能实现等离子体的自循环,未来的聚变电站源源不断发电才有可能。”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、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,实现“1亿度1千秒高约束模”意义重大,将聚变能源的研发进程往前推进了一大步。   中国EAST装置上有核心技术200多项、专利2000余项,汇聚“超高温”“超低温”“超高真空”“超强磁场”“超大电流”等尖端技术于一体。自2006年EAST建成运行以来,已经开展了21轮物理实验,等离子体运行次数超过15万次。   2006年,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最大“人造太阳”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的参与方,等离子体所是ITER中方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。此次EAST创造纪录采用的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模式效率高、经济性强,是ITER、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(CFETR)等未来聚变实验堆和工程堆稳态运行的基本模式。   1月20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控制大厅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  近年来,EAST在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连续创造了60秒、100秒、400秒等重大里程碑,让中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行列,也为全球聚变堆建设提供重要参考。   “我们希望通过EAST扩大国际合作,实现未来核聚变能为人类所用。”宋云涛说。   据悉,在EAST所在的安徽省合肥市,已启动建设新一代聚变能实验研究装置,以进一步加速聚变能源应用开发。
返回列表

推荐阅读

总部地址: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科兴路西段606号

电话:0086-28-82091028

电子邮箱:admin@icloud163.com   

版权所有:IM体育·(中国)官方网站-IM SPORTS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 服务支持 | 滇ICP备77269507号-1

IM体育电子移动端